大明的西城区人流随着铁路不断往返,形成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打卡点。
不管是官员还是书生,亦或是商贾、农户。
只要到京城的就会被推荐到车站蹲点,看看那宏伟的人造机械。
京城能够提供马匹和马车通行的道路叫“马路”,算得上是旧词新用,取自《左传》中的“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”的马路。
而“铁路”就是新词了,一些官员觉得,比起“铁路”从那铁道来看,叫“铁道”更加贴切。
不过,文人咬文嚼字,就和朝廷没有什么关系了。
两个词,朝廷都会用,而普遍用法,则是选取民间接受程度最高的“铁路”。
或者,这其中还有“马路”这个词的功劳,百姓叫起来都顺口了。
看着蒸汽机在远远就喷出浓厚的白雾,第一次看到的人,都会将其和龙给连系到一起。
至于为什么不是蛇,看看圣人亲笔赐名“发展”二字挂在车头就知道了。
发展号作为这个世界上的第一辆火车,在京城的人其实对其所代表的意义没有太过深入的理解。
文人也大多如此,只有在格致院或者学校之中,教师或者院士通过格致院的报纸,也或是本来身边就有参与者的那一小撮人知道,火车已然改变了大明。
火车规划考察的动作瞒不了那些时刻盯着朝廷的人,退休的官员也好,大型商会的商人也罢,甚至是自负传承之家的族长,都会时时刻刻打听工程队的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