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孙皓传(二、暴政灭国)(2 / 2)

郭马自称是都督交广二州军事的安南将军,殷兴自任广州刺史,吴述自任南海太守。

郭马派又何典攻打苍梧,王族攻打始兴。

当时吴国国内传言道:

“吴国将要败了,军队会从南方开始,灭亡吴国的将是公孙将军。”

“孙皓听到了传言,从大臣到士卒中,姓公孙的人,都全部流放到广州,远离长江附近。”

后又听说郭马叛乱,大为恐惧道:

“这是要被天灭亡啊。”

八月。

孙皓任命军师张悌担任丞相,牛渚都督何植担任司徒。

执金吾滕修被任命为司空,正式任命还没下,转任镇南将军,假节,领广州牧。

滕修率万人,从东道讨伐郭马,与王族在始兴相遇,未能胜利。

郭马杀南海太守刘略,放逐广州刺史徐旗。

孙皓又派遣徐陵、陶浚带领七千兵马,从西道进兵。

命令交州牧陶璜所部,带领的合浦、郁林诸郡的军队,与东西军一起讨伐郭马。

十一月。

司马炎起六路大军伐吴。

镇军将军司马伷攻打涂中;

安东将军王浑、扬州刺史周浚攻打牛渚;

建威将军王戎攻打武昌;

平南将军胡奋攻打夏口;

镇南将军杜预攻打江陵;

龙骧将军王濬、广武将军唐彬乘船东下;

太尉贾充为大都督,总督六路兵马。

吴将陶濬本该南下平叛,但路过武昌,听闻晋国大出,因此停滞不前。

最初,孙皓每次大宴群臣,座客至少得饮酒七升。

并且设置黄门郎十人,特许不喝酒,终日伫立在他身旁,检查百官饮酒状况。

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,孙皓对他特别优待,担心他不胜酒力,便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。

但孙皓,性嗜酒,又残暴好杀。

韦曜为人却是耿直磊落,他可以在酒宴上暗地里玩些偷梁换柱的把戏,但一旦事关国事,由一是一,二是二,实事求是。

于是当他在奉命记录关于孙皓之父南阳王孙和的事迹时,因不愿意将孙和列入帝纪,触怒了孙皓,被杀。

但是“以茶代酒”一事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沿用。

当初,孙皓命人将水流引入宫中,如果对后宫哪一个姬妾看不顺眼,便马上杀掉,扔进水中。

如果有人敢看孙皓,就会被剥掉面皮,或被挖掉眼睛等等。

岑昬险谀贵幸,却位列九卿,被众臣所患苦。

因此吴国早已上下离心。

不是说孙皓不尽力,是因为积恶日久,众文武都难以忍受了。

天纪四年(280年)。

春。

孙皓立中山、代等十一王,大赦天下。

王濬、唐彬所到的地方,都土崩瓦解,极少有能抵御的人。

杜预又斩杀江陵督伍延,王浑斩杀丞相张悌、丹杨太守沈莹等,晋国所到之处都取得胜利。

三月。

孙皓殿中数百个近臣叩头请求孙皓斩杀岑昬。

孙皓惶恐只能同意

吴将陶濬,从武昌回来。

孙皓就立即召见他,问他水军的情况。

陶濬回答道:

“从蜀地来的船都很小。”

“现在给我二万兵,乘坐大船战斗,便足够了。”

于是孙皓召集文武,授陶浚假节钺。

第二天,陶濬本应出发,但是当天夜里所有人已经全部逃走了。

而王濬早已顺流将至,司马伷、王浑都接近边境了。

孙皓用光禄勋薛莹、中书令胡冲的计谋。

分别派遣使节奉书信给晋将王濬、司马伷、王浑,试图分化他们。

但并未成功。

眼见国家将要败亡,孙皓给舅舅何植写信言道:

“当年吴大帝以神武之略,发动三千兵卒,割据江南,袭取交广二州,开拓宏伟的基业,想要传至万世。”

“到我这里,没有德行,保守基业,不能安抚黎民百姓,这多是由于责任缺失的缘故,违背了天的法则。”

“昏庸变化的意象,反而被我认为是祥兆,致使南蛮叛乱,征讨不能攻克。”

“听说晋国大军,从远方到来来到江边,希望大家竭尽辛劳,都被击退,而张悌没有返回,丧失军队超过一半。”

“我很惭愧不已。”

“此时感到无聊,得到陶濬上表说武昌以西,已经没有人防守了。”

“不防守的人,不是粮食不足,不是城不坚固,只是军队不肯作战罢了。”

“军队不肯战斗,难道是怨恨战争吗?这是我的罪啊。”

“天文悬在空中产生异兆,百姓在,这是什么样的局面啊!”

“匪寇要来灭亡吴国,是我所招致的。”

“瞑目埋入黄土时,我又有什么脸面见四帝呢!”

“你们要勉励自己奇谋,飞笔上报。”

孙皓又给群臣留下书信,言道:

“寡人不修德行,愧对继承先帝的法度,居皇位多年,政治与教化凶狠暴躁,致使百姓长久困苦,致使最终一朝天命归于有道之人,社稷被倾覆,宗庙无主了,羞愧如山堆积一般,没有其他的罪责。”

“自己没有才能,对不起自己的名号,才能品质都不好,又担任王公重任,所以卜卦的时候有‘折鼎’的诫词,有诗人作诗讥讽,以皇室自居。”

“但寡人仍然不听劝告,计谋不足,考虑事情也不到周到,很多事被耽误。”

“身边的小人,因此就变得酷虐,酷虐漫延,使忠顺之人被害,昏庸不能觉察。”

“自走窄路,我对不起各位,大事难成,覆水难收了。如今大晋平治四海,用心致力于选拔贤才,这是俊杰展现才华的机会了。”

“管仲有大仇,齐桓公任用他,张良、陈平离开楚国,入朝为汉臣,舍弃混乱选择有理的,不是不忠诚的。”

“没有人因为改朝换代,而丧失志向的。”

“嘉勖休尚,爱敬动静。”

“还能再说些什么呢,只能投笔罢了!”

三月。

晋将王濬最先到达,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,仿效刘禅的做法。

备亡国之礼,素车白马,肉袒面缚,衔璧牵羊,大夫衰服,士舆榇,率领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来到王濬的营门。

孙皓决定投降后,为了让晋军顺利接收各地,广发劝降书信给各地臣子。

王濬接受孙皓的投降,亲解其缚,接受宝璧,焚烧棺榇,并派人将孙皓一家送到晋都洛阳。

孙皓降晋,来到洛阳之后,得到司马炎接见,被赐号为归命侯。

司马炎又下令给孙皓衣服车乘,田三十顷,每年谷五千斛,钱五十万,绢五百匹,绵五百斤。

孙皓的太子孙瑾被拜为中郎,众儿子藩王,皆被拜为郎中。

之后,孙皓便在洛阳居住。

晋太康五年(284年)。

孙皓在洛阳去世,时年四十二。

葬在洛阳的北邙山。

因孙皓没有谥号,史称其为“吴末帝”。

孙皓的儿子,封王的有三十四位,等他投降时,有二十一子跟随至洛阳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