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圣人无名
李春芳这段日子心情不错。
朝廷没什么大事情,内阁的日常事务,有高拱、张居正和赵贞吉在,李春芳大可以放心的“无为而治”。
李春芳平日里要做的,就是保持一下内阁的平衡,在三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站出来拍板一下,政务就能安稳的运转。
无为无为,并不是无所作为,而是要有为才能无为。
李春芳看来,黄老不是不好,而是除了西汉开国的那些人精,后人鲜少能将黄老玩好的。
没办法,黄老一派还是太注重资质了。
比如李春芳奉行的执政思想,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——“因之循理,固能久长。”
黄老绝对不是因循守旧,而是要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而改变政令。
而李春芳心中最好的皇帝,则是先帝嘉靖那样的皇帝。
所谓“人主不可不周。人主不周,则群臣生乱。家于其无常也,内外不通,安知所开?开闭不善,不见原也。有主周。”
简单的说,就是为人君的必须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,如果君主不通人情道理,那么群臣就会发生骚乱。
人间没有一点声音是不正常的,对内对外都没有交流,又怎能知道天下大事的演变呢?开放或封闭使用不当,就无法发现善政的根源,可见为人君者必须普遍通晓事理。
当然,在李春芳看来,当今皇帝比起先帝还是差了一些,毕竟世宗皇帝用人还是很厉害的,今上则还要依靠内阁来执政。
用内阁就用内阁吧,李春芳也认为只要“主上无为,臣下有为”,大明朝也不会出事。
李春芳走进内阁,先看到自己桌案上的报纸,刘珺已经贴心的将《西游记》那版放在了最上面。
李春芳看了一眼正在整理碳炉子的刘珺,对这位印君舍人更是满意。
坐下后,刘珺递上来热腾腾的茶水,李春芳看向这一期的第四版,却发现除了西游记之外,报纸上还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。
“这是”
刘珺说道:
“听报馆那边说,年关将至,报纸上也要沾点喜庆。苏翰林让印刷坊的匠人刻了版画。”
“听说这一期报纸一份难求,有人说这齐天大圣能祈福避邪,都将版画剪下来贴在门上。”
李春芳再一看,报纸上的猴子活灵活现,虽然是寥寥数笔,却能看出定是书画大家的手笔。
再一看,果然是出自徐渭。
李春芳是知道徐渭的才干的,这猴子画得和他心中的一样,而且苏泽为了喜庆,还不辞辛苦的专门用红色印刷。
“这猢,苏子霖还真有几分巧思。”
李春芳脸上的笑容一闪而过,却被刘珺捕捉到,他低着头说道:
“首辅,中书科多订了几分报纸,今日送到首辅家中。”
李春芳则摇头说道:
“让大家都带回家吧,也算讨个吉利。”
刘珺立刻说道:“那下官就替中书舍人们,谢谢首辅的恩德。”
就在内阁气氛融洽的时候,通政使李一元,终于抱着苏泽的奏疏来到了内阁。
滞留大臣的奏疏,通政使是要负责的。
李一元压了苏泽的奏疏一天,今天大早上就抱着奏疏,亲自来到了内阁。
这份奏疏递上去,将是怎么样的腥风血雨,李一元已经想象到了。
昨天,他召回了通政司放假的人员,只等着今天奏疏递上去,再迎接言官的暴风骤雨。
踏入内阁,李一元见到了李春芳。
一见到是李春芳,李一元反而一喜。
他提前来内阁,就是为了先和阁老们通气。
而李春芳,就是他最想要见到的人。
圣人无名,李春芳看似在内阁毫无存在感,但是通政使李一元知道,李春芳在内阁有定海神针的作用。
如同见了救星一样,李一元递上奏疏,对着李春芳说道:
“李阁揆,这份奏疏请您过目。”
李春芳看向李一元,通政使亲自送奏疏不同寻常,接过奏疏后,看到上书人的名字,李春芳就苦笑起来。
李春芳慢慢的将奏疏读完,接着他长叹一声:
“这猢狲,是非要闹得过年也不得安生。”
李一元眼巴巴的看着李春芳。
“取揭纸来。”
李春芳对着刘珺喊了一声,接着他又站起来说道:
“等等,这份奏疏我亲自送入宫中。”
“啊阁揆,这不合制吧”
李一元身为通政使,吃惊的看着李春芳,内阁首辅请求奏对,那也是要通过通政司的。
而且奏对是奏对的流程,李春芳这算什么
李春芳看向李一元说道:
“所以请李银台随我一起入宫。”
李一元的脑袋宕机了,这里面怎么还有我的事情啊
李一元更加的后悔,他不清楚李春芳要做什么,但是他知道一旦让言官知道自己掺和进了这件事,日后肯定要盯着自己口诛笔伐。
完啦完啦!
李一元再次后悔,为什么上次登闻鼓事件后不坚定地辞官,就算调去南京养老也好啊。
但是李春芳都这么说,李一元也只能点头同意。
一路无话,李一元就是跟在李春芳的身后,宫中的太监也奇怪为什么是内阁首辅和通政使一起进宫,但是很快皇帝就传召两人前往御书房。
李一元心中闪现过了无数的结果,事情到了这一步,他也已经明白了。
自己唯一的生路,就是皇帝坚定的支持苏泽,压下六科都察院的反对声,那通政司就能安然过年。
难道李首辅就是为了这个入宫为了说服皇帝支持苏泽
李一元偷偷看看前面的李春芳,事到如今,他也只能祈祷李春芳能说服皇帝,坚定的站在苏泽这一边。
——
御书房。
隆庆皇帝的心情不错。
年底户部汇报,今年风调雨顺,夏秋二粮的征收顺利。
整个隆庆二年,也没发生太大的事件,小股的叛乱也被迅速平息。
倭乱平息,蒙古人也没有大规模南下,自从谭纶到任蓟辽后,也是剿抚并用,迅速安定了局势。
国库扭转了往年的赤字,甚至还有所有盈余。